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近日,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二期EPIP教学模式专题教研活动。机电工程系与现代加工系分别围绕EPIP理念与内涵,通过案例分享与实践探讨,开展了专题教研。
机电工程系:聚焦工程实践,赋能课堂转型
机电工程系的培训由杨守青老师主讲。他以鲁班工坊为切入点,系统阐释EPIP“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维内涵,同时结合汽车专业课程还原真实教学场景,列举如何将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
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EPIP与课程建设融合”展开讨论,一致认为需以“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协同实施-成果孵化-评价迭代”五阶路径为抓手,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堂。例如,在机电设备维修课程中引入生产线故障诊断案例,通过小组协作、仿真模拟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实战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创”。
现代加工系:创新驱动发展,实践培育匠才
现代加工系司莹、王涵蓉老师结合“天津市EPIP高级研修班”学习成果,深度解析EPIP“六递进”实施机制与“工程筑基、实践赋能、创新驱动、项目载体”四维模型。司莹老师从墨子“行为本”、黄炎培“建教合作”等教育思想出发,阐述EPIP“名实耦合、真实完整、知技协进、激活创新”的核心理念;王涵蓉老师则以“城轨车站火灾处置”“校园文创钥匙扣制作”等项目为例,展示如何通过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创造力,实现“从技能学习到创新应用”的跨越。



现代加工系教师们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围绕“真实企业项目、虚拟仿真实训、国际认证标准”三化教学场景展开研讨。例如,在数控加工课程中引入工业级零件设计任务,依托虚拟仿真平台模拟生产流程,并参照国际认证标准评价学生作品,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教师们一直认为,EPIP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强化其职业素养与全球化视野。
学院高度重视对EPIP模式的探索,先后安排了EPIP专题讲座,并选派教师参加天津市职业院校EPIP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EPIP创新”,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促进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来源:机电工程系、现代加工系
通讯员:马玥、柳楠
摄影:孟刚、柳楠、肖木豪
编校:滕玥
审校:林小溪
审核:田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