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聚力启新程。近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与企业、院校代表来到天津广播,参加“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访谈,介绍共建技能天津,推动技能工作高质量发展举措成效。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面对产业升级需要,如何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来看本期访谈内容→

本期访谈嘉宾:徐世文 京东物流教育总监区域负责人(左一)赵学术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右一)
主持人:徐总,京东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是什么样的契机,选择和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合作?过程中我们看中了技工院校哪些优势?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徐世文: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是天津市首家技师学院,学院历史悠久、办学基础扎实、师资条件良好,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2023年4月,技师学院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京东集团总部对接交流,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1月,由京东集团与天津大学联合发起的全国智能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劳动保障技师学院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了共同体。学院与京东双方多次共同推进合作进程,多轮探讨实施方案,形成能够真实生产京东物流智能AGV装备的“地狼搬运机器人智能工厂建设方案”。2024年12月,经过一年的建设,利用学院原校办工厂的旧场地,按照京东产线标准建成全国首个“京东校园SMART智能工厂”,落成仪式当天下线了2台“地狼”机器人。该智能工厂复刻了京东自研智能机器人的生产流程,同时满足了校内实训、社会实践及专业培训的多重需求,探索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办学模式,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更是“一体、两翼、五重点”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其他职业学校相比,技工院校特色明显、优势凸出。技工院校围绕产业发展,聚焦技能人才培养,不拘泥于课本理论、教材知识,顺应产业发展、技术更新,强化对人才的技术技能培养,办学理念清晰、服务产业主动、人才培养实用,与企业的需求不谋而合,更利于推进产教融合。
主持人: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是不是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徐世文:
学院与京东物流共建的“天津劳保——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已落成,校企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能够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学院安排由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技术能手和4名京东资深工程师组成了教师团队。二是首次将京东物流产业级应用的智能装备产品“地狼”机器人作为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的载体,并在校内建设真实生产运营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环境。三是结合产业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培训教材,校企双元参与学生培养和评价。双方合作组织完成一期“京东智能装备装调技术”培训班,完成校内智能制造专业40余名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班学生的相关培训,实现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对接生产。 通过多项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专业定位与区域产业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产业发展、学生能力评价体系需优化等问题。作为用人企业,能明显感受到产教融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促进就业、服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主持人:面对产业升级的需要,京东打算如何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
徐世文:
京东物流教育依托于京东多年的技术沉淀、业务场景、产业实践和数智化服务能力,为全国数百所院校提供了产教融合服务。产教融合过程是个长期过程,岗位要求转化为教学实施过程更是系统工程,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合作与探索。第一,京东将不断深化与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合作,校企双方计划建成天津市智能物流装备“产教融合实践示范平台”,该平台以校园SMART智能工厂为基础,以“真任务、真场景、真过程、真产品、真数据、真项目”为特色,搭建京东物流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增设智能制造数控加工单元、智能仓储区和物流设备运维区建设,扩展至“分拨墙”“天狼”“智狼”等产品,并依托京东物流及上下游企业产品业务,将智能工厂的产品应用到国外物流仓,推动学院国际化建设,助力我国“一带一路”“技能出海”行动。 第二,京东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我们非常重视与天津院校的产教融合。我们与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校园供应链生态,参与“鲁班工坊”项目。京东将通过全国智能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职教交流、人才就业、技能认证、创业孵化等平台的联合创建和打造,在天津这片教育沃土构建服务于院校、产业、经济发展的教育生态。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领域,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层面加深校企合作深度,我们还将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成果。
来源:天津人社
编辑:岳禹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