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敬业、爱生、传承、超越
敬业:忠于职守,诲人不倦,以育人为乐;严谨治学,潜心施教,创优良绩效。
爱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爱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换取家长的放心、学生的信任。
传承:传的是技艺,承的是精神。对技艺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是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延续和积淀。
超越:思致超越,学而不倦,超越当下,向自我挑战。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努力超越自我,挑战自我。
学风:感恩、自律、诚信、勤勉
感恩:《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恩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生活,传承在人与人之间。感恩教育对我们的人生价值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生态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加快实现全面和谐小康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思想动力。感恩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学会感恩,就是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才能体味真情;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自律: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被迫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毕达哥拉斯曾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学生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道德、时间、学习、生活、交友、消费等多方面的自律能力。
诚信: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作为一名当代中职生,更应该做到诚实不欺,讲求信用,树立求实精神,与人真诚相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建立起诚信,以“诚信”让自己立足于社会。
勤勉:《清史稿·允礽传》:“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
“勤”的是行为上奋斗不已,“勉”的是态度上始终不懈。勤勉的人总能开出一片天地;勤勉的人总有自己的思想;
勤勉的人总能在自己消极时告诉自己说:"没关系,我一定会成功!"因此,学生阶段就当培养面对困难、面对任务时的攻关精神,体现技能人才勇于、敢于、善于解决问题的特点。